梁锦松是国际知名人士,担任过多家国际银行的高层管理职位,还曾出任香港特区第二届政府财政司司长。因为“受命于危难之际对促进香港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卓越贡献”,他被《财富》杂志评为“2001年度全球财经十大风云人物之一”。
多年来,这位财经领袖一直关注教育问题。十多年前,他参与了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去年7月,身为香港南丰集团总裁的梁锦松“重出江湖”,牵头成立了“教育2.1小组”,汇集17名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研究如何改善香港教育。
“原有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但是我们的老师基本上还是前信息时代训练出来的。”梁锦松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说,“为什么全球都在骂教育?每个人都知道世界在飞速变化,但是方向在哪里?暂时还不清楚。”
不过,对教育问题的长期关注和思考,让梁锦松对教育的未来有独到的想法。他认为,未来人才需要具备“T型”的知识面,要有很强的素养和很好的价值观,还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兴趣,“这样,年轻人面对世界的转变才不会慌乱,年轻人才能够应对以后的转变和未来的生活”。
目前中国内地的教育遇到巨大的挑战,社会各界普遍对教育现状感到不满。显然,梁锦松的思考有助于人们思考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对内地的教育改革也不无裨益。
梁锦松说,“我经常想的是,二三十年后我的孩子会面对什么问题?我唯一肯定的就是,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教育要适应变革,教给年轻人应对挑战的本领。”
虽说忙得不可开交,曾任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以及香港前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对子女的教育,并没少花心思。谈起子女教育,他相信好的价值观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Q:教育当然是学校是一部分,家庭也是另外一部分。那你自己实践的怎么样呢?
梁:你问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我很能说,但是在家里不一定能够做到。在家里因为我三个(孩子)还比较小吧。老大现在才中学的二年级,然后有一个小学的六年级,还有一个小学的三年级。因为我说,千万不要光注重成绩,要注重其他东西,所以他们考试都不是很行的。
Q:会压力很大吗?
梁:我猜他们是有一点压力的。不光是这个问题,因为毕竟我跟我太太都算是名人吧,所以每个人都盯着他们。但是我们没有逼他们,最重要的,反而我是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个好的信仰。因为我深信未来的世界是很多变的,我们也不能保护他们一生。但是如果他们有一个很好的信仰,心里就会平安,面对很多变动就不会怕。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信仰的话,他面对这个转变可能就慌,慌可能就做不应该做的事。(梁锦松一家人都有宗教信仰,他说和孩子一起祈祷对教育孩子有意想不到的益处。)有些时候,我是会打我的儿子的。因为如果他真的不乖的话,我会打他的。也不很凶,但是我会打的。但打了之后,我会跟他说为什么我打他。但是他可能不信,但是在祈祷的时候我会说,天父饶恕我刚才也按耐不住打了孩子。所以这样的话呢,孩子就觉得,哎爸爸也觉得好像不对呀。而且最重要让他知道,道歉是可以的,因为爸爸也道歉了。但是当然了,我跟天父请求他宽恕我之后,我就说,求你也教我的孩子。这样的话,我觉得是一个挺好的一个价值观教育上面的传递。当然在祈祷的时候,我们也会为其他人祈祷,不光是为自己家里祈祷。希望他学了怎么样去爱其他人,不光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事来祈祷。也为比方说国家啊,香港啊,有些时候比方说在欧洲的难民等等。所以希望他们从小就有这样的关爱之心。
梁锦松2003年7月退出政坛后,当了3年多的住家男人,享受家庭生活。但视“能工作是最大福气”的他终于闲不住在2007年重出江湖,再战商场。先后出任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和南丰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政策。
Q:你在两岸三地,然后在美国之间都有奔波于各地,然后也从事了很多不同的职业。那在您眼中来说,就未来有什么一些大的趋势是你在关注的?年轻人怎么样在这个不确定的未来中去把握这样的一些机会呢?
梁:我关注的是,全球的全球化,科技的发展,跟现在印钞票的这样的金融制度,导致的一个非常不均衡的财富分配。这个在香港是很明显的。但是也关注了怎么样准备我们的年轻人来迎接这样的一个在各个(领域)变动得很快的(未来)。我经常用四个英文字母来代表我对未来社会的一个形容吧。就是VUCA: Volatility (波动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就是一个动荡的,一个是不确定的,一个非常复杂的,而且是一个模糊的前景。
要帮助年轻一代做好准备,去适应这个不确定的、复杂的新时代,梁锦松认为,当务之急是改革不合时宜的教育制度。
梁:我关心的是,特别是中国人,香港也是中国人的地方,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是不是最能够令我们年轻人准备迎接这样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听起来很不好,但是也有很多机会的。但是有一个我自己是深信的,光是靠念死书,考公开考试考得很好,这些所谓的学霸,可能是最不能适应这个未来这样的一个模糊的变动的社会。
Q:那你觉得未来世界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需要怎么样的一些能力呢?
梁:我们提出,我跟一群教育界跟工商界,以及各个界别的朋友,17个人就组织了一个自发的小组,叫“教育2.1”。(这个小组成立于2016年7月4日,梁锦松担任召集人,发表多项优化教育的建议。)我们刚发表了我们的一个报告,就是《不一样的教育》。我们提出了我们希望能够把年轻人培养到有3个方面(的能力)。第一个是“T型”的学问。T型呢就是又有一个比较广阔的知识的视野,但是有一门是比较有深入的研究跟掌握的。但最重要的当然是终身学习的兴趣跟能力,创造能力。要有团体的精神,能够有领导的能力,能够在赢的时候不要骄傲,输的时候不要气馁,很重要的是有自信但是同时有自律。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在人生里面,学问大概每5年旧的知识就已经被更新了,所以你要一直地学。(就是半衰期)但是你要能够适应这个变动的世界、有很多机会的世界,刚才这些素养是非常重要。但是最最重要的,是有正确的价值观。
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通常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急速改变的社会挑战。梁锦松强调,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配合。
Q:中国人推出的这个应试教育当然也是有它的历史跟文化因素,就是因为中国人口真的是实在太多了。如果不是一个统一的一种标准的考试,而是说你刚才说的那些,又要看不同的能力,然后还要写推荐信,推荐信又牵涉到一个社会诚信的问题。然后其他的所有这些能力,这些怎么样去核算,这个其实是一个很难去实行的事情。
梁:是的。所以这个不光是一个学校的问题。教育从来都不光是学校的问题,也有家庭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我们也建立了一个大教育平台,不是教育大平台,是大教育的平台。就是教育不光是在学校里面的,我们就是鼓励希望推动到工商界、专业界、民间团体、学校、大专学院、传媒等都参与教育。其实我们现在要尝试的,就是为基层的学生,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暑假。在美国有很多研究显示,学生怎么样利用暑假,很能影响他们以后升学,进什么大学,到以后工作,甚至他的整个人生。而在香港,因为贫富悬殊很严重,有钱的我们就不用担心,因为放假他们就带小孩去旅游,去参加国外的夏令营等等。但是基层的学生就没有这个机会。所以我们现在就透过组织不一样的活动,让这些学生能够去体验。比方说我们找了好几家(企业),也包括国内的企业来支持我们。大疆,就是做飞行器这个(企业),它就给高中的学生提供机器人大赛。这个机器人大赛就是教学生机器人的理论,然后就动手,以小组团队的形式来制造这个机器人这样的大赛。
曾任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多年来身为财经界风云人物的梁锦松一直热衷于教育事业,是香港教育改革的主推手和引领者。自己本身也抱着谦卑之心不断学习。
Q:你自己怎么样去继续学习,而保持与这个时代的步伐是一致的呢?
梁:比方说在南丰,我们高管,大概每6个星期(就跟年轻员工讨论)。 因为我安排了比较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每一个人给他一个题目,研究一个题目,然后跟我们高管层报告。我也组织了读书会,我们高层跟年轻人一起,大概每两个月就读书。
|